曾经我拿着 488 分的高考成绩单,在操场沉默两小时。一年后,我以 597 分被 211 高校录取。下面这些经验,给在“要不要复读”边缘挣扎的你。
理性分析提分可能
当年一本线 515 分,我差 27 分。班主任说数学英语双瘸考生平均提分 48 - 62 分,我给自己打 8 折,估提 40 分,理论上能过一本线。如果读三本,学费差价近 10 万,复读投入产出比 1:4.6。像我这样分析数据,能更清晰看到复读价值。
反思过往学习状态
我清楚高三没尽全力,晚自习刷手机到 11 点,周末通宵游戏。那种“我本可以”的懊悔很折磨人。与其大学四年遗憾,不如用一年换不后悔。很多同学没考好,就是因为没全身心投入,反思自己状态很重要。
改变学习方法
老师分析错题本,我才发现自己“假努力”。启用“5 步闭环”学习法,即分类→归因→回访→再测→清零。一个月后,数学单科提 18 分。学习不能只做表面功夫,找到适合的方法能有效提分。
调整心理状态
用沙盘疗法,把“万一又失败”的恐惧写出来,再写“最坏结果”贴在沙盘上。2 个月后,晚自习犯困率降到 10%以内,英语单词记忆效率提升 30%。面对压力,调整好心理状态,学习效果会更好。
培养自律习惯
复读这一年,我用番茄钟 + 周计划 + 月度复盘,把“自律”练成条件反射。大一期末,我按番茄钟复习,平均分 90 +。养成自律习惯,对大学学习也有很大帮助。
借助群体力量
复读班同学目标一致,氛围纯粹。我们建立“高四帮”微信群,如今大家分散在各高校,考研、实习信息互通。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奋斗,更能互相激励。
复读是一个需要理性分析、勇敢改变、调整心态、培养习惯和借助群体力量的过程。如果你在考虑复读,不妨参考我的经验。如果你也在犹豫要不要复读,你最担心的是什么呢?欢迎点赞分享,在评论区留言讨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