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一年的复读生活,如果希望专心致志地为理想努力,选择暂时减少与人交往是个不错的办法。这样做并非冷漠无情,而是为了给梦想腾出空间。下面就来谈谈一些关于减少社交的复读心得和做法。
物理隔离:把诱惑挡在门外
可以用功能简单的手机替换高级的智能手机,只在休息日借助电脑版使用微信,并且关闭社交动态的显示,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外界的干扰。例如小张在复习期间运用了这种做法,他看手机的时间明显变少了。他挑选了教室最末尾靠窗的位置坐下,把个人物品挂在椅子的边侧,造成了一个临时的个人空间。小李也采用了这种方法,他在学习的时候几乎不会被周围的人打扰。回到住处戴上隔音耳罩,拉好床的遮挡物,仿佛置身于“静音空间”,可以让人很快变得平静。
心理断舍离:给情绪装阀门
每天晚自习结束,要花五分钟时间写“心情留言条”,把烦心的事情记录下来,然后撕掉,不要带到寝室里去。小王一直这样做,心情得到了充分的释放。当需要拒绝别人时,可以用一个固定的说辞,比如“我正在努力备考,考试后请你喝奶茶再细说”,这样简单的一句就能让对话结束。把自己的目标大学的校徽,设置为手机、水壶、文具盒的默认背景图,用视觉上的提示来提醒自己学习是首要任务。
替代反馈:用数据代替点赞
每天晚上睡觉前记下“当天实际学习时长”,持续记录三十天,这种满足感比微信好友的点赞更让人愉悦。小赵开始这样做之后,学习的热情明显提高了。他定下“每周计划—小回报”的规则,实现计划就观看一集二十分钟的专题片,没达成就多跑两公里,这样能立刻得到正面或负面的激励。用记录错题多少的曲线图来代替社交信息,看到曲线往下走,就像加到好友时那样有收获感。
应急方案:当孤独反噬时
准备一个只有自己能访问的“树洞”微博账号,发布信息后立即离开,不去看别人的更新,小孙通过这种方式排解了不少烦闷。每周和父母通话十分钟,用汇报情况的方式交流,避免没用的闲谈。要是情绪失控,马上拿出单词卡片,大声背诵五十个单词,用韵律来阻止眼泪。
时间管理:让学习更高效
要安排周密的学习计划,把每天的时间段妥当分配给各个学科。比如说上午用来记忆语文和英语的内容,下午则进行数学和综合理科的练习。可以参考小陈的做法,依照计划来学习,效果变得相当好。还要善于利用零散的空闲时刻,例如课间、排队取餐的当儿,记下一些单词或者温习某个要点。
自我激励:保持学习动力
为自己确立一些远期和近期的任务,每达成一项任务就给自己一点小激励。比如实现一个月的学习安排,就去品尝一次佳肴。时常审视自己的成长,比如参照过去和当下的表现,察觉到自身的进步,会更有干劲。
总结:完全不与人交流的做法,不是要你变成独居者,而是为了隔绝外界的打扰,集中精神追求自己的目标。借助身体上的距离保持、思想上的杂物清理、其他方式的回应机制、突发状况的处理计划、对时间的合理安排以及自我鼓励等手段,你能更有效地进行复习。当你的所有心思和力气都放在功课上时,到了六月考试那天,你就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成绩。各位在复读期间,是否也用过类似的方式呢?请大家在留言区谈谈自己的经验。觉得文章有用的话,别忘了点赞和分享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