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学们,做完形填空从头读到尾做题不仅时间零碎,还容易走神。今天老师就教大家“先题后文”的反向操作技巧,90 秒锁定线索,5 分钟收割 10 分!
秒扫选项,划「词性标签」
在做题开始的 30 秒内,我们要在题干左侧标上n/v/adj/adv ,也就是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、副词。这样一眼就能看出空缺句的成分,快速排除词性错位的选项。比如一道题空缺处需要一个名词,而选项里出现了动词,那这个动词选项就可以直接排除。
带「关键词」回段,定位原句
只看空格前后的两句,利用选项中的「转折词」「代词 it」 当作雷达。我们去原文中找,如果这些词同样出现了,那么基本就可以确定答案了。比如选项里有个转折词“but”,在原文空格前后也出现了“but”相关的语境,那这个选项就很可能是正确的。
情感色彩「正负对照」
如果文章的故事线是先悲后喜,那么当选项中出现“sadly”这样消极的词时,就肯定不能选。一定要选择和文章情感色彩相贴合的选项。比如文章描述主人公最后成功了,那选项里积极向上的词更有可能是答案。
固定搭配「零思考」
像 “be to do” 这样的固定搭配 ,当选项里出现符合这个结构的,就不用纠结,直接选。在平时学习中,我们要多积累这些固定搭配,考试时就能快速解答。比如看到“be able to do”,选项里有这个结构,就直接选它。
通读复查「只改两处」
在交卷前 30 秒,我们要快速扫一遍文章。只修改那些连读起来不顺的地方。记住,在考场上越改越错是第一定律。大多数时候,第一感觉很可能是对的,所以不要轻易改动太多。如果改动超过两处,大概率会改错。
日常「3+1」训练
每天做 3 篇完形填空,并且限时 5 分钟,另外再做 1 篇进行精析错因。坚持 21 天,正确率大概率能稳上 80%。比如今天做了 3 篇,做完后就赶紧对答案,然后挑其中 1 篇仔细分析自己做错的地方,是因为没理解文意,还是没掌握固定搭配,把原因总结下来。
总结:同学们,完形填空不是阅读理解,它更像是“线索拼图”。“先题后文”的方法能把被动阅读变成主动搜证。大家按照这六个方法去做,把每个技巧都掌握好,在日常多训练,考试时就能轻松应对。下次月考大家不妨试试这个方法,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取得好成绩!最后问大家一个问题,你们在做完形填空时,觉得哪个部分最难呢?欢迎大家评论留言,也别忘了点赞和分享这篇文章哦!